
EAT IN HEALTH
牙齒保健

牙齒保健食品,其功能係以能降低齲齒之發生率或牙菌斑形成現象;但不應有明顯化學刺激而直接會造成口腔黏膜或牙齒之傷害,或過於堅硬而易造成牙齒磨耗、破折或牙周傷害之情形。
齲齒是屬於多因子所造成的疾病(multifactorial disease),其發生應考慮牙齒組成元素、形態、位置、涎液組成成份、酸鹼值、分泌量、粘度、抗菌因子、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、氟化物、維生素以及其物理性質。齲齒盛行率方面之評佔,在傳統上多以流行病學上之觀察為主,但是牙齒保健功能食品之評佔,如從流行病學上齲齒盛行率方面加以評估,必然會耗費過多的人力、時間及金錢,而且在精確度方面,亦會受到質疑,因此,本評估方法採用動物抗齲齒實驗及人體牙菌斑實驗二項。
關於動物抗齲齒實驗,由於目前引發動物齲齒技術的成熟及一致化,對食品降低齲齒發生率方面之評估,應有相當高的精確度,除此之外,尚可排除流行病學上多重因子所造成的干擾,並且可以減少大量的費用,以及實驗執行及結果判斷上的困難。
降低口腔內細菌的數量,可減少齲齒及細菌造成的牙周病之發生率。而會影響到牙齒保健的細菌,皆是以牙菌斑(plaque)形式存在。牙菌斑是一層附著在口腔內牙齒表面上的一層膜,外表變化可以從透明的外觀到白色堆積物(的外表變化)。牙菌斑內的細菌包括有各種球菌,桿菌及纖毛菌,其中最容易引發齲齒或導致牙周發炎的主要牙菌斑細菌有Streptococcus utans, Streptococcus sanguis, Actinomyces viscosus及Porphyromonas gingivalis. 牙菌斑可由人體直接取樣、觀察、分析,其實驗之方法及結果之判斷已有公認之一致性步驟。
因此,人體實驗部分以檢測人體牙菌斑之三種變化(酸鹼值、堆積量及Streptococcus mutans數量)來評估食品之牙齒保健功能。
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https://www.doh.gov.tw/CHT2006/DM/DM2_p01.aspx?class_no=3&now_fod_list_no=131&level_no=2&doc_no=61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