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AT IN HEALTH


護膚

護膚

器官介紹

皮膚是全身最大的器官,面積以成年人而言約為1.6平方公尺,分為表皮、真皮和皮下組織。另外,在皮膚上也存在有毛囊、豎毛肌、指甲、皮脂腺、汗腺等附屬器官。皮膚的厚薄因年齡、性別、部位等因素而異,通常眼瞼部位的皮膚最薄,而手、腳掌的皮膚最厚。

 

表皮:

表皮的厚度約為0.1~0.3公厘,由外而內可以分為五層,其中角質層與基底細胞層最為一般大眾所熟知。基底細胞層是表皮的生長來源,其中的細胞不斷分裂,逐漸向外移行並產生變化,最後形成角質層,提供表皮基本的摩擦與防曬、保濕等功能。角質層的厚度約為0.014~0.02公厘,是直接接觸所有美容與保養用品的部位,對產品的使用效果與皮膚的美容狀態影響最深。

表皮最重要的生理功能,是對來自外界的各式各樣的物理、化學性刺激,如乾燥、冷熱、紫外線等,提供防衛性的屏障。角質細胞接續不斷形成、外移,最外層的陳舊角質形成皮垢而脫離,並且保持角質層的一定厚度。這種自基底細胞層到角質層的經常性置換變化,我們稱之為皮膚的更新。更新的速度因個人體質、部位和年齡而有所不同。一般而言,自基底細胞層到角質層的形成約為兩週,而角質層形成皮垢,進而脫離皮膚,也需要兩週的時間。

當角質層受到外界異物或環境因素破壞時,更新的速度會加快以排除異物和修復皮膚。另一方面,反復性的化學或物理性刺激也會導致角質層變厚,形成一般人俗稱的“皮繭”。這些反應都是皮膚對外界刺激所產生的防禦性反應。

除了基本的抗摩擦作用之外,表皮中的“層板顆粒小體”也提供了防止體內水分外逸的保濕作用,並進一步加強了角質細胞間的連接。部分胺基酸及其代謝產物則擔負了保持角質層水份的重要作用,形成所謂的“天然保濕因子”,使角質層得以維持緊實,並且保持皮膚的柔軟性。某些胺基酸更額外提供了吸收紫外線的作用。

 

真皮:

真皮又分為真皮乳突層、中皮層以及更深部份的真皮網狀層。主要為結締組織,內含膠原纖維、彈性纖維等纖維蛋白,與大量主成份為黏多醣蛋白體的基質。具有保存水份,維持皮膚的彈性,並提供真皮中神經、血管、毛囊、豎毛肌、汗腺、皮脂腺等附屬器官之附著位置,以維持皮膚的組織形態。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,進一步防止皮膚水份之蒸發,保持角質層之濕度,並防止有害物質侵入。

 

皮下組織:

在真皮層之下為皮下脂肪層,具有保存體溫,提供機械性撞擊之緩衝功能。一般女性較男性為厚。

簡單地說,藉由角質層、脂質、免疫細胞與黑色素細胞,皮膚提供了保護與保濕的作用。皮膚的發汗與微血管的收縮、擴張,可以調節體溫。真皮內的神經纖維可以察覺外界的溫度、觸感等知覺作用。另外皮膚還有吸收作用,可以使藥物滲透進入體內。(註1)

 

 

 

影響器官衰弱的習慣

傷害皮膚的食物:

任何冰品或冰涼飲料。

容易過敏的食物:蝦、蟹、白帶魚、黃魚、竹筍、芋頭、菇類。

 含人工添加物:有顏色的飲料、糖果、夾心餅乾、魚丸、貢丸、罐頭、香腸、臘肉、紅燒肉。

 溫熱性食物:辛辣物:辣椒、胡椒、大蒜、咖哩、沙茶醬、茴香燥熱物、任何燻、炸、燒烤物、花生香菜、雪裡紅、羊肉、狗肉。
熱性水果:龍眼、荔枝、芒果、榴槤。
刺激性水果:酒、咖啡、醃漬品。
常見補藥:當歸、黃耆、人蔘、麻油雞、薑母鴨、羊肉爐、十全大補湯。(註2)

 

 

 

 

上述不良習慣或環境所造成的身體虛弱,即可食用健康食品或天然食品來保健與保養身體器官,以下由本網頁整理出所推薦的健康/天然食品,如服用有不適,立即停止儘速就醫。

資料來源:

(註1)皮膚的構造與功能/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皮膚科/宋奉宜醫師/https://www.tmn.idv.tw/jcchen/psderm/bascdesc.htm

(註2)皮膚不好,什麼食物少吃/台北市中醫師公會/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/https://www.drchen.com.tw/don%27t.htm